火沸,置秫米一升,治半夏五合,徐炊令竭,为一升半。稽留渐久,因成积也。
有经症初见,传阳明而不传少阳者,名二阳为病,即以二阳之法治之,如桂枝加葛根汤是也。 脾主肌肉,故诸湿肿满等症,虚实皆属于脾。
其说谓:"五音不外阴阳,阴阳不外燥湿。此二句,为病治之大纲,其辞似显,其义甚微,最当详辨,而辨之有最难者也。
厥阴在泉,木胜亦病。必兼脉症而察之,则虚实自有明辨。
天施地润水才通,一气含三造化工。肠一症,即今之所谓痢疾也。
风寒湿三气,闭寒经络,往往从本经中气化为热邪,热盛则阴亏而火旺,湿热薰蒸,结于经隧,往往赤热肿痛,手不可近,法宜清热润燥。三品,言药性善恶,故有上、中、下之殊。